针织布生产的核心

首页 / 新闻中心 / 针织布生产的核心

针织布生产的核心

针织布生产工艺以 “线圈串套” 为核心,通过连贯的流程将纱线转化为具有弹性与柔软性的面料,整体可分为原料准备、编织成型、后整理三大核心环节,各环节的工艺控制直接决定面料的质感与性能。

原料准备是工艺起点,需经过纱线选择、络筒、并纱等步骤。首先根据面料需求选用合适纱线,如纯棉纱提升亲肤性、涤纶纱增强耐磨性,或混纺纱平衡多种特性;接着通过络筒机将纱线卷绕成密度均匀的筒子纱,去除纱线中的杂质与断头,避免编织时断纱;若需增强纱线强度,还会进行并纱工艺,将 2-3 根单纱合并,为后续编织奠定稳定基础。

编织成型是针织布生产的核心,主要分为纬编与经编两大工艺类型。纬编工艺通过大圆机、横机等设备,让一根或多根纱线沿纬向连续编织,线圈横向串套,设备转速快(大圆机可达 30-40 转 / 分钟),适合批量生产汗布、罗纹布等弹性面料;经编工艺则用经编机,使多根纱线沿经向同时编织,线圈纵向排列,需精准控制纱线张力,成品结构紧密,多用于生产运动服面料、网眼布等。编织过程中,需根据面料厚度调整针距(常见 9-24 针 / 英寸),确保线圈大小均匀。

后整理环节决定针织布的品质,包含漂白、染色、定型、柔软处理等步骤。漂白或染色通过高温浸染(温度 60-130℃)赋予面料色彩,需控制染料浓度保证色牢度;定型工艺利用拉幅机,在 120-180℃高温下固定面料尺寸,防止后续缩水;柔软处理则通过添加柔软剂,提升面料触感,部分面料还会进行防水、防螨等功能性整理,拓展应用场景。

这套系统化的生产工艺,既保证了针织布的弹性与舒适性,又能通过工艺调整适配不同需求,成为纺织行业中应用广泛的面料生产体系。